首页
> 归档栏目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
视力保护色:
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7166号建议的答复
日期:2019-09-02 访问次数: 字号:[ ]

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第7166号建议的答复

医保函〔2019〕105号

刘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议”收悉,经商卫生健康委员会、民政部,现答复如下:

按照中央任务部署,2016年,国家组织部分地方统一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探索建立以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试点阶段,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主要覆盖职工医保参保人群,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扩展到城乡居民参保人群;以长期处于失能状态的参保人群为保障对象,重点解决重度失能老人基本护理服务需求;逐步探索建立责任分担、互助共济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建立健全对护理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协议管理和监督稽核制度;探索失能评估标准体系,建立符合失能老人需求的护理服务项目目录,明确服务内涵、服务标准以及质量评价等技术管理规范;探索第三方监管机制,开展信息化体系建设;积极发挥商业保险机构等各类社会力量作用,提高经办管理服务能力。目前试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2018年,15个试点城市覆盖群体达到6360万人,共25.5万名参保人员享受了长期护理保险待遇,人均基金支付9200多元。

您提出的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照护评估、服务体系、经办管理等方面的建议,是试点工作的重点内容,目前主要工作情况和下一步打算如下:

一、关于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

筹资机制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的核心政策。试点中,地方按要求初步探索了医保、财政、个人、单位等共同参与、责任共担的多元筹资机制。但总体看医保基金是主要来源,占比超过70%,个人占比较低,筹资机制尚不稳定可持续。现实中,医保基金在老龄化情况下面临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挑战,经济转型时期,财政、企业、个人等各方面承受力有限。下一步,还要着重探索实现多元筹资的切实可行路径,建立稳定可持续筹资机制。筹资水平要适应经济发展状况,实现基本保障目标,坚持低标准起步,确保各方都能承受。其中,对于特殊困难人群可研究由财政给予适当资助。

二、关于完善评估标准及评估流程

护理需求评估是待遇享受的关键和前提,也是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地方在实践中,通过多部门合作,充分借鉴国外经验,做了积极的探索。但因各地试点条件不同、方式不同,评估标准还缺乏有效统一。下一步在推进试点过程中,将重点加强对评估标准的研究,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失能(失智)评估标准、长期护理需求认定和等级评定标准体系,并制定待遇申请和资格审定及变更等管理办法,规范评估操作流程,加强评估机构建设和评估人员管理,确保评估工作准确高效、公平公正,使失能老人及时按规定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

三、关于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服务体系是解决失能老人照护需求问题的重要支撑,直接关系到参保人员对制度的获得感。但相比资金体系,目前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服务体系包括服务机构建设、服务队伍建设、护理服务规范等,需要多个部门协同推进。国家层面对此进行了统筹安排,出台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等政策措施,不断继续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关于您提出的加强医养结合照料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相关部门积极推动相关工作,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目前,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协议合作关系的共有1.7万对,医养结合机构有3832家,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41915家。

关于您提出的加强护理服务机构的行业管理及指导的建议,与地方在试点中的做法基本一致。一是加强协议管理。经办机构与定点护理服务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定点护理服务机构按照协议约定组建专业护理队伍,提供符合标准规范的护理服务。二是加强服务监管。各地长期护理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协议,对服务机构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确保基金安全。三是加强考核激励。试点地区普遍建立了对护理服务机构的考核激励机制,考核结果与结算挂钩,鼓励和指导护理机构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四是探索服务模式。试点地区对护理服务形式、支付方式进行积极探索,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关于您提出的加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确实是试点中一个短板,面临来源少、素质低、没有管理规范等问题。对此,国家各相关部门进行了统筹考虑。一是设置家政服务、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等专业,明确养老护理类技能人才的培养内容和标准。截至目前,全国共有450所技工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共有在校生近5万人。二是完善符合技能人员特点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建立包括护理人员在内的技能人员工资增长机制。三是大规模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辅助型护理人员、医疗护理员的培养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服务能力。四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护理服务。例如成都市免费培训失能人员的家人、朋友、邻居等提供照料服务,南通把志愿者服务和护理保险服务相融合,对提高居家护理供给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四、关于加强经办管理

经办管理关系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能否得到有效实施,是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的关键。试点中,各地通过规范机构设置、加强人员配备、制定经办规程、探索委托社会力量经办、加快信息系统及网络建设等,不断提高经办管理服务能力。其中,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对于制度运行和管理非常关键,这也是地方试点探索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试点地区长期护理保险信息平台已初步搭建,下一步我们将指导地方在以下方面加强探索。一是建立健全互联网+移动应用相结合的长护信息系统。完善参保人及家属、评估人员、护理服务人员、经办监管人员等客户端于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及移动端APP,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服务效率,推动信息化监管手段应用。二是推动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共享。依托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线查询和规范使用,整合社区内医疗护理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强化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传输。

您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的各个关键环节做了系统考虑,与试点方向高度一致,对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下一步,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任务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将协同加强制度顶层设计,研究提出适应我国基本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报中央决策。并在此过程中,加强长期护理保险法制建设方面的政策研究,根据试点情况和国家医疗保障法制建设的统筹安排,适时开展长期护理险的立法调研,推进立法进程。

感谢您对长期护理保险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国家医疗保障局

2019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