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归档栏目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
视力保护色:
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749号(医疗体育类195号)提案答复的函
日期:2020-12-30 访问次数: 字号:[ ]

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第1749号(医疗体育类195号)提案答复的函

医保函〔2020〕188号

张亚忠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减免农民医保缴费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作出答复如下:

一、关于农村居民医保缴费相关建议

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由原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整合,以下简称“居民医保”)从建立之初,就采取的是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相结合的定额筹资模式,并进行年度动态调整。2020年,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830元,其中财政补助550元,占比66%,政府投入远大于个人缴费,已经成为居民医保基金的最主要来源。2019年,我国居民医保基金总收入8575亿元,基金总支出8191亿元,基金使用率达到96%。

居民筹资标准合理调整,主要用于提高包括农村居民在内的参保群众待遇水平:一是住院报销待遇不断提升。2019年,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左右,是新农合建立之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35%的两倍;封顶线达到所在统筹地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二是待遇保障向门诊延伸和扩展。普遍开展门诊统筹,并对一些病期长、医疗费用高的慢性病、特殊疾病的门诊医疗费用安排专门的保障措施,2019年还建立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进一步减轻群众门诊负担。三是全面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对大病患者高额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基础上进一步保障。目前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起付线已降低至上一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提高到60%,对符合规定的贫困人口还可享受大病保险降低起付线、取消封顶线等倾斜性政策。

您反映农村居民缴费标准逐年提高的情况主要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新医药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人民群众对医疗保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医疗费用持续增长、居民医疗需求逐步释放和待遇水平稳步提高的大背景下,居民医保筹资标准的合理调增,可有效支撑制度功能长期稳定发挥,切实减轻参保患者就医负担。

二、关于取消城乡居民个人(家庭)账户的建议

新农合在2003年建立时,为提高农村居民参保的积极性,扩大制度覆盖面,建立了个人(家庭)账户,主要用于支付个人(家庭)发生的门诊费用。但正如您所说,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个人(家庭)账户存在诸多弊端,主要包括:一是额度很小保障不足。个人(家庭)账户往往只有几十元,保障能力极其有限。二是共济能力差。往往出现“老年人、慢性病人等需要的不够用,年轻人等不需要的用不完”,无法共济使用。为避免上述弊端,2007年城镇居民医保建立之初即建立了门诊统筹,不建个人账户。新农合在2009年新医改推进过程中,也逐步停止了个人(家庭)账户划拨工作,通过开展门诊统筹进行替代。

您提出的“减免家庭账户划拨”的建议,与我们的改革是高度一致的,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相较于原有的个人(家庭)账户,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可在全体参保人中实现互助共济,提高基金共济能力,符合社会保险风险共担的基本原则,有利于为包括农村居民在内的各类参保人群提供更加公平的医保待遇。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做好2019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实行个人(家庭)账户的,应于2020年底前取消,向门诊统筹平稳过渡;已取消个人(家庭)账户的,不得恢复或变相设置。截至目前,绝大多数曾经设置居民医保个人(家庭)账户的地区已实现向门诊统筹的平稳过渡,提高了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共济能力,做到城乡居民医保待遇不降低、门诊待遇有保障。

三、关于优化农民城乡居民医保待遇政策设置

随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人民群众的医保待遇水平不断提升。2019年,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和70%左右;大病保险在基本医保基础上报销比例提高了13个百分点左右;医疗救助提供托底保障。三重制度保障下,包括农村居民在内的贫困人口住院和门诊慢病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均稳定在80%左右。

总的来说,城乡居民医保在保障范围和待遇水平上均有所提升,并对农村居民等困难人群在起付线、封顶线及报销比例等政策设置上予以一定倾斜。基本医保实行属地管理,考虑到不同地区医疗资源水平和基金承受能力的差异,各地因地制宜地确定了与之相适应的报销政策,同时,为促进分级诊疗,各地也对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设置了差别化的报销政策。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有关部署,进一步指导各地在继续做好居民医保各项工作的基础上,优化城乡居民医保起付线、封顶线及报销比例等待遇保障政策设置,更好保障包括农村居民在内的各类参保人群医疗保障权益,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感谢您对医疗保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国家医疗保障局

2020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