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初绽的年纪,本该奔跑嬉戏、无忧无虑,却有一些孩子,因疾病或先天因素,被困于方寸之间,需要长期的专业照护。他们的家庭,也背负着沉重的经济与精神压力。如何为这些折翼的小天使撑起一片晴空,托举起他们的人生希望?
近年来,成都市聚焦未成年人身心发育特点与照护需求,在长期护理保险这一社会保障“第六险”的制度框架下,大胆探索、精准施策,从覆盖范围、评估标准、待遇享受到保障力度全面发力,构建起全链条的未成年人长期照护保障体系,切实减轻失能未成年人家庭负担,用心用情呵护每一个特殊的孩子向阳生长。
精准识别,“早发现、早评估、早保障”
儿童不同于成人,其失能表现与需求截然不同。为确保待遇给付公平科学,成都市医保局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等权威医疗机构专家,潜心钻研,创新符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失能等级评估操作方法。
针对4岁以下婴幼儿,创新采用“疾病诊断+专项评估量表”双轨并行的模式,将脑性瘫痪、孤独症谱系障碍、癫痫综合征等婴幼儿期高发且易导致严重失能的疾病纳入保障范围,力求“早发现、早评估、早保障”;针对4至17岁的未成年人,则重点围绕“身体功能、活动能力、社会参与”三大核心维度进行综合研判,全面评估其失能程度与个性化照护需求,全面评估失能程度与照护需求,确保评估结果科学精准。
政策暖心,为未成年人实现应保尽保
政策的温度,体现在对每一个困难群体的细致关怀。成都市通过机制创新,实现未成年人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的“零自费”——随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参保,个人无需额外缴费,财政给予一定补助。这一举措,有效化解未成年人家庭参保缴费负担,实现应保尽保。
家住金牛区金泉街道的梓恒小朋友,是一名先天性脑瘫伴癫痫的重度失能儿童。基本医保虽能覆盖部分医疗费用,但长期的康复训练、专业护理和专用耗材,仍让这个普通工薪家庭倍感压力。长护险政策的到来,如同雪中送炭。专业的护理员定期上门,为梓恒进行关节被动活动、肌肉按摩和体位更换。这些服务不仅有效延缓了肌肉萎缩与关节变形,维持了现有的身体机能,更显著提升了孩子的生存质量,也让这个家庭的天空,透进了更多希望的阳光。
用爱陪伴,让专业照护浸润成长之路
长期照护,不仅是技术的支撑,更是爱与耐心的传递。对于失能儿童而言,心灵的抚慰与身体的护理同等重要。金堂县淮口街道12岁的欣欣,患有唐氏综合征,生活无法自理。护理员王小兰第一次上门时,欣欣敏感而抗拒。王阿姨没有气馁,她耐心地与欣欣妈妈沟通,细心记下了孩子的小名“娃娃”,以及她爱吃软面包、喜欢漂亮发夹的小秘密。自此,每次上门,王阿姨都会带上“娃娃”爱吃的面包;需要理发时,她会温柔地商量:“娃娃,今天阿姨给你理发好不好?乖乖理了发,阿姨奖励你一个漂亮发夹哦。”听到有发夹奖励,欣欣便会高兴地点头配合。
在王小兰日复一日细心、耐心、充满爱心的专业护理下,欣欣的状况逐渐改善,情绪日益平稳。更令人欣慰的是,每次服务结束,欣欣都会绽放出甜甜的笑容,清晰地说一声“谢谢”。这声“谢谢”,是对护理员辛勤付出的最大肯定,更是长护险政策播撒下的爱的回响。
成都长护险探索,不仅仅是一套制度设计,更是一场关于守护与希望的温暖实践。她用科学的尺度丈量需求,用政策的温度减轻负担,更用爱的温情陪伴成长,为失能未成年人及其家庭点亮了一盏盏充满希望的灯。未来,成都将继续深化这项充满人文关怀的事业,让更多的特殊孩子在爱的包围中,拥有更有质量、更有尊严的童年。
来源:成都市医保局
中国医保,一生守护!维护医保基金安全,人人有责!打击欺诈骗保举报电话:010-89061396,010-89061397;邮箱:jubao@nhsa.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