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保新闻 > 医保动态
视力保护色:
西藏医保服务的变革
日期:2025-11-16 访问次数: 字号:[ ]

当拉萨市民次仁卓玛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手机医保码完成结算时,200公里外的那曲牧民扎西顿珠正通过“村医通”POS机为母亲报销医药费——这样的便捷场景在西藏已成为常态。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医保系统通过技术赋能、服务下沉、跨域协同、制度突破四大举措,在雪域高原掀起医疗保障服务变革,让“为民、便民、惠民”初心化作各族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

技术赋能:从“卡时代”迈入“码时代”,数字红利跨越海拔

“以前出门必带医保卡,异地就医还要开一堆证明,现在一部手机全能搞定!”在林芝市人民医院结算窗口,退休教师达娃桑布扫描医保码完成缴费后,道出了许多西藏参保群众的心声。截至2025年10月底,西藏自治区医保码激活授权用户达208.4万人,接入定点医疗机构2989家、定点零售药店902家,构建起医保领域“一码通用”的身份认证体系。

针对老年人、农牧民等群体对数字技术不熟悉的情况,医保部门不仅推行“一站式、一窗口、一单制”结算模式,还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那曲市双湖县组建“马背宣讲队”,骑着马深入偏远牧村手把手教学,让技术普惠的阳光洒向高原每个角落。

如今,从海拔5000米的牧区诊所到拉萨市区医院,医保码已覆盖门诊缴费、住院结算全链条;国家医保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等多端办事入口,更实现“指尖点一点,业务全办好”。依托全国医保信息平台,西藏28项医保经办服务全部“网上办、掌上办”,政务服务效率提升90%以上,像达娃桑布这样常年居住内地的退休人员,手机提交申请即可完成异地就医备案,彻底告别“跑窗口、交材料”的麻烦。

服务下沉:织密基层医保网,“最后一公里”难题破解

 “在村里卫生室看病就能直接报销,药费当场就减了!”拿着报销单,日喀则市萨迦县吉定镇岗西村村民顿珠卓玛笑容满面。西藏地广人稀、平均海拔高,过去农牧民就医报销常面临“路途远、流程繁、等待久”的困境,这一变化,源于西藏医保系统对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攻坚。

截至2025年10月底,西藏符合条件的670家乡镇卫生院、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949家村卫生室全部纳入医保直接结算。数据显示,医保联网后,农牧民就医报销时间从平均3天缩短至15分钟,往返奔波成本降低80%,“小病拖、大病扛” 现象明显减少,乡镇卫生院门诊量同比增长约40%,越来越多农牧民选择在家门口看病。

跨域协同:打破地域壁垒,“跨省通办”服务无边界

“在成都就能办好西藏的医保备案,不用寄材料回老家,太方便了!”在四川打工的林芝籍参保群众拉姆,通过“西藏医保”微信小程序轻松完成异地就医备案。作为边疆省份,西藏外出务工、异地居住人员较多,为此,西藏自治区医保局主动对接自治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办公室,全面打通医保信息平台与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链路,完成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对接。目前,异地就医结算备案、医保码申领、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信息变更等高频服务事项已全部实现“跨省通办”,28项医保经办服务“一网通办”。针对藏族群众需求,西藏还在“西藏医保”微信小程序等渠道增设藏文导航和操作指引,为参保群众提供“线上办理+线下代办”双通道服务。

“以前变更信息要专门回西藏跑一趟,现在在当地就能办,工作人员还帮我翻译藏文材料!”在青海格尔木开餐馆的西藏昌都籍创业者洛桑,真切感受到跨域服务的温暖。截至2025年10月底,西藏作为参保地,已为928.43万人次参保人员办理跨省异地就医结算,费用总金额48.37亿元;作为就医地,也为53.44万人次提供结算服务,用“服务无边界” 的实践,让流动的医保 “不打烊”。

制度创新:“医保钱包”跨省共济,民生温度再延伸

“15秒就把拉萨医保个人账户的钱转到四川父亲的账户上,这个‘医保钱包’太方便了!”拉萨市民张先生感叹。此前,西藏职工个人账户结余规模较大,但不少职工近亲属在内地参保,无法享受个人账户共济待遇,形成“账户有钱用不了”的困境。作为全国首批实现职工个人账户跨省共济的试点地区,西藏自治区医保局在国家医保局指导下制定实施办法,2024年12月,“医保钱包”在西藏全域上线,参保职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即可完成近亲属账户绑定和资金划转,全程“零材料、秒到账”。截至2025年10月底,已有3.24万名职工开通并使用“医保钱包”服务,发生共济18419笔,共济金额1697.27万元。

中国医保,一生守护!维护医保基金安全,人人有责!打击欺诈骗保举报电话:010-89061396,010-89061397;邮箱:jubao@nhsa.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