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保扶贫 > 行动纪实 > 经验交流
视力保护色:
四川巴中南江:构建“四个三”机制 全力护航乡村振兴
日期:2025-06-30 访问次数: 字号:[ ]

巴中市南江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属于革命老区、脱贫地区、秦巴山区“三区叠加”之地,是四川省39个欠发达县域之一。自乡村振兴工作启动以来,南江县始终将医疗保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纽带”,锚定“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因病致贫返贫”底线,创新构建“全民参保、精准资助、待遇直达、责任闭环”四大体系,全力护航乡村全面振兴。

一、构建“三维聚力”参保体系,筑牢防返贫根基

一是立体化宣传,以“案例+政策”激发参保内生动力。建立“线上+线下”宣传矩阵,依托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推出《医保政策详解》系列短视频直达群众。组织“医保故事会”进村社,邀请医保受益者和未参保因病致困者现身说法,用好用活“身边事”。开展“医保政策进乡村”文艺巡演和“医保政策大喇叭”村村响宣传活动,覆盖全县村、社区,为群众讲清算好医保政策明白账,实现群众从“要我参保”到“我要参保”的深度转变。二是示范化引领,以“头雁效应”凝聚全民参保共识。建立党员干部“1+N”参保带动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带头参保缴费“头雁示范”作用,带动全县群众参保缴费。三是精准化攻坚,以“三心行动”破解参保难点。建立“未参保重点人员动态数据库”,制定一户一策,开展“政策入心讲透利好、情感连心拉近距离、服务暖心上门代办”攻坚行动,实现重点人员全员参保。

二、创新“三步闭环”资助机制,织密兜底保障网

一是数据联动,多维度筛查锁定“应资尽资”。构建“农业农村+民政+税务+医保”的数据共享机制,精准认定重点人员,及时动态维护新增、退出、死亡、变更信息,每周开展数据比对,建立资助台账,落实三级审核制度,确保参保资助“不漏一户、不落一人”。2025年1-5月,资助5.81万名重点人员参保、资助金额1779.25万元。二是服务升级,全流程实现“云端办理”。设立资助参保咨询热线,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分类实施参保资助。全额资助对象无需再执行缴费操作,定额资助对象医保系统自动生成个人应缴金额,省外居民参保依申请资助按规定实行线上退费,实现资助参保群众不跑路。三是效能提升,双维度评估推动“精益求精”。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参保资助政策落实评估,从“群众便捷度、政策覆盖率、资金准确率”三个维度形成评估报告3份,优化流程7项。同步建立“资助对象动态回访机制”,通过电话抽样、入户走访收集建议,做好资助参保服务。

三、打造“三重保障”直享模式,释放医保惠民红利

一是优服务减流程,打通医保结算“快车道”。畅通异地就医备案渠道,扩大异地就医直接联网结算范围,着力解决群众垫资跑路问题,提高群众就医结算便捷化水平。2025年1-5月,三重保障“一站式”结算50.87万人次、报销金额3.16亿元。二是建机制抓落实,打造医保惠民“安心网”。创新“医保大数据筛查+乡村网格员核实”双轨机制,制定《南江县医疗保障待遇“政策找人”定期排查制度》,通过大数据赋能、乡村核实,主动发现医保待遇应享未享者,跟进落实医保待遇,记账式销号,确保医保待遇应享尽享。三是控成本强监管,打好医疗减负“组合拳”。全力推动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降价落地,深入推进DRG付费支付方式改革,合理控制医保目录外费用占比,加强基金监管力度。

四、健全“三管齐下”责任链条,构建长效防贫机制

一是清单化定责,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制定《南江县乡村振兴医保任务责任清单》,将参保扩面、资助落实、待遇享受等3大任务细化分解32项具体指标,建立“县领导包片、部门包线、乡镇包村”三级责任体系,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交账”机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二是协同化赋能,以“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执行效能。建立“医保专员+业务骨干”结对帮扶机制,将全县划分为5个片区,每个片区选派1名医保专员负责统筹医保重点工作;选派32名业务骨干到各乡镇(街道)蹲点指导。通过“专题培训+现场指导”提升基层干部医保政策执行能力,着力解决群众参保缴费不畅、参保关系转移接续不便、报销不清楚等问题,增强群众获得感。2025年1-5月,培训指导镇村干部318人次,推动解决参保缴费、门诊慢特病认定、费用报销等35个问题。三是动态化监测,筑牢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屏障。建立“医保+乡村振兴”风险监测预警长效机制,按月推送风险线索至农业农村局、民政局进行核实,符合条件人员跟进落实医疗救助待遇。2025年1-5月,累计推送医保风险线索3558条,识别纳入医疗救助对象19人。此外,完善“防返贫医保政策工具箱”,对突发大病患者实施政府主导的“医疗救助+防贫基金+临时救助”组合措施,鼓励群众购买商业保险,探索加强与红十字会“慈善帮扶”的统筹联动,筑牢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兜底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