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报销极大地减轻了我的家庭经济负担,同时也让我能够安心接受进一步治疗。这次生病住院,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医保政策的好处,它让我们在面对疾病时,有了更多的勇气和信心。”近日,家住十三师新星市的居民杨天(化名)激动地说道。原来杨天前段时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在医院接受治疗近1个月,住院总费用高达10万余元。令人欣慰的是,杨天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此次住院通过基本医保报销5.35万元,大病保险报销2.68万元,医疗救助1.15万元。
这些,源自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充分发挥基本医保保基本、大病保险保大病、医疗救助兜底线作用,推动经办能力提升、强化返贫动态监测,不断提高医疗救助管理服务水平,有效减轻困难群众和大病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筑牢因病致贫返贫的坚固防线,确保困难群体能够得到及时、据实、全面的救助。
一、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扎实做好民生兜底保障
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医保局联合民政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师市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实施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标准统一、程序便捷、效果显著的医疗救助制度,明确规范救助标准、救助流程,进一步扩大救助对象范围,提高医疗救助保障水平,加强救助对象信息共享、参保资助、待遇给付等经办服务管理,夯实重特大疾病救助制度托底保障能力,及时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进行救助,筑牢民生保障底线。
落实沟通协调机制。对接民政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严格按照信息共享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信息推送,对困难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做到救助身份精准识别、数据及时传递共享,确保救助对象及时纳入医疗救助范畴,实现应保尽保、应享尽享、应救尽救,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就医负担。
优化救助申请流程。进一步梳理医疗救助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结时限,简化申请要件,优化申办流程,积极指导承接医疗救助对象确认的相关部门开展认定工作,促进医疗救助申请更便捷、认定更高效、服务更精准,确保困难群众“一户不漏、一个不少”。
二、发挥保障兜底作用,彰显医保部门使命担当
强化救助保障力度。落实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分类资助政策,对于全额资助参保对象,个人无需缴纳参保费用,即可享受相关医疗保障待遇,对于定额资助参保对象,个人只需按标准缴纳差额部分即可,确保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有保障。2024年,共给予850名困难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分类资助22.53万元。
建立预警监测机制。每月定期向农业农村和民政部门推送因病致贫预警监测人员,并将认定通过人员及时纳入救助范围,确保每一位困难群众都能及时享受到应有的医疗救助政策,做到应享尽享、应报尽报,有效化解参保群众因病致贫返贫风险。2024年,向农业农村和民政部门推送因病致贫预警监测人员12批次385人次,87人纳入救助,救助金额达120.48万元,有效化解参保群众因病致贫返贫风险。
实施倾斜救助政策。进一步健全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切实提升重症患者医疗保障水平。针对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支付后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给予倾斜救助政策,分类设置倾斜救助报销比例,报销比例不低于85%,实现补充保障进一步减负目的。
三、转变作风优化服务,书写医保为民惠民答卷
推进医保高频事项便捷办理。依托“国家医疗保障服务平台”APP、“新疆兵团医保”APP推动医保经办服务便捷化,实现医疗保险参保登记、停续保、信息变更等高频事项“网上办”。同时,积极畅通“第十三师医疗保障局”微信公众号网上经办通道,拓宽异地就医备案、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等部分医保业务办理渠道,为困难人员转外就医、看病就诊等提供便利。
门慢特病实行院端即时鉴定。推动医保经办服务前移,将门诊慢性病、特殊疾病鉴定委托定点医疗机构直接办理,极大提高了门诊慢特病鉴定时效,实现院端即时受理、鉴定,医保经办机构即时录入信息系统,困难人员及时享受待遇,切实高效地解决困难人员看病费用负担重的问题。
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构建以师市经办为中心、团场社保所为枢纽、社区(连队)为哨所的三级医保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建立基层医保经办服务站及代办点,将相关业务覆盖至社区、连队及定点医药机构,配备134名医保兼职专管员,使困难人员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高效的医保经办服务,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在医疗保障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