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保扶贫 > 行动纪实 > 帮扶故事
视力保护色:
黑龙江:500多个日夜奔走 让贫困群众奏出“健康”之声
日期:2020-12-24 访问次数: 字号:[ ]

“国家级贫困县延寿县有9个乡镇,106个行政村。省级贫困县巴彦县有10个乡镇,116个行政村……”这只是杜珊工作日志中的一部分,在精准扶贫路上,杜珊的医保扶贫足迹远不止这些乡村。

走过多少村?进过多少户?讲解过多少遍医保政策?杜珊坦言,她并不记得。作为哈尔滨市医疗保障局医保扶贫工作专班成员中的一员,从2019年开始,杜珊的每一篇工作日志都与“扶贫”相关。在500多个扶贫的日夜,她的脚步深入村庄,深入农户家,深入病患中,足迹遍布了哈尔滨市的12个有扶贫任务的区县(市)。

一、步履铿锵,做细政策宣传

为了将政策宣传到位,杜珊在心里描绘着12个县市区的医疗扶贫地图,给自己设定了人到、政策到的目标,坚持走出去调研、沉下去思考、融进去宣传。她说,政策多讲一遍,百姓看病就更明白、更容易一点,每每想到这里,她便觉得这脚下的每一步都值得。每到一处,杜珊都主动地走近贫困户,和贫困户们打成一片,详细询问他们对于医保扶贫政策是否了解,解答他们关于政策的疑惑。杜珊在走访时常说一句话,“您好好养病,治病报销过程中有什么不清楚的就问村里的医保联系人,或是您直接联系我,我帮助您解决医保相关的问题”。

很多贫困户并不清楚杜珊的名字,但是都知道她可以帮忙解决问题,有任何医保问题问她准没错。延寿县的贫困患者张大爷总说“以前四处借钱,住不起院,看不起病,一直在家养病。现在住院不用自己办手续,医保的事小杜都给联系好啦!俺踏踏实实看病就行啦!”。

通过走访,杜珊更加清楚地掌握了贫困群众对医保扶贫政策的知晓情况。为确保贫困户能知晓、能明白医保扶贫政策,杜珊与待遇保障处的同志们共同设计了通俗易懂的医保扶贫政策宣传漫画,多次走进村屯贫困户、帮扶干部中间充分征求意见,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和生动活泼的画面向群众展示了政策主要内容及就医流程。驻村干部说,“小杜,你们设计的漫画帮了贫困户大忙,可比我们一遍遍讲强多了,真可以说是一图读懂全流程。”

二、脚踏实地,做实政策保障

通过和医保干部、医护人员、村医、贫困群众进行深度交流,杜珊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医保帮扶台账存在格式不统一、医疗费用等关键信息要素缺少或不全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杜珊与待遇处的同志们共同创建了“医保扶贫台账”标准文本,从政策、人群、疾病、地域、待遇支付等方面,建立了参保台账、待遇支付台账和政策台账,并将相关内容分别存放在医保部门、村委会、村医等处,让医保干部、村两委和驻村帮扶干部、村医可以清晰全面的掌握本地贫困群众参保、门诊慢性病、住院报销和费用支出等情况。

医保扶贫台账为医保工作者和各级帮扶人员更加精准全面地开展医保扶贫,防止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有效确保了“应保尽保”“应助尽助”目标的实现。2019年,杜珊和同事们在进行贫困户参保台账比对时发现,阿城区金龙山镇贫困户张超(化名)申请办理了门诊特殊慢性病却迟迟未到定点医院进行认定。经过深入走访,杜珊了解到张超患有精神疾病多年,需常年服药治疗控制病情,但因家中仅有其父亲一人照料看管他,加之张超行动不便,不听父亲的管教,到定点医院申请特殊慢性病认定十分困难。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杜珊及时协调联系了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的专家到张超家中为他进行鉴定。经认定,张超为智力三级残疾,符合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条件,能够享受门诊慢性病的医保倾斜政策。在门诊慢性病政策的保障下,张超家的经济压力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在杜珊等医保扶贫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医保扶贫台账的数据支持下,哈尔滨全市2019年以来无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返贫。

三、甘于奉献,担好扶贫职责

“为什么要这么拼?一个村里留下一个联系电话不行吗?”这是杜珊常听到的话,周围人总劝她不要这么拼,毕竟一个人上有老下有小,应该多顾顾家。

加班加点的工作状态,让杜珊无法完全兼顾到家庭。每每说起家庭,杜珊总觉得对父母有亏欠。2019年10月,为助推国家级贫困县延寿县脱贫摘帽,杜珊同志连续驻寨在延寿县20余天,对县、乡(镇)、村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和贫困村户进行走访考察,帮助延寿县规范各类医保扶贫材料,从问题整改、作风建设、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等五个方面,对延寿县医保扶贫攻坚工作台账进行了梳理规范。延寿县驻寨结束后,杜珊马上又投入到了“延寿县医保扶贫工作模板”推广指导工作中。

2019年11月的一天,她接到了父亲的电话。原来,父亲因为癌症症状加剧,到北京进行了手术。杜珊此前并不知道父亲的病情已经到了必须手术的程度,是父亲的身体熬不住了,瞒着她去了医院。“父亲因为怕没人帮我照顾孩子耽误病情了,在患大病的贫困人群身上,我仿佛看到了父亲的影子。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只能花高昂的收入费做手术,很多人面对巨额的花销望而却步,而医保便是他们生命的依托。每当想到此处,我的医疗扶贫脚步便不能停下。”杜珊对父母满怀愧疚,而这种愧疚更成为她更专注于医疗扶贫的动力。

从2019年至今,500多个日夜,杜珊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医保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在12个扶贫地区留下了坚实的印记。杜珊说,让每一个贫困群众不因看病发愁,健健康康奔小康,这是她最大的心愿。如果说,什么声音最动听,她的回答是:贫困群众的健康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