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底,全市2081人享受城乡居民长护险待遇,支付待遇1343万元,其中机构照护12人、居家照护2069人。
用医疗保障着力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用长护险着力化解“因失能致贫”风险问题。两险功能各有侧重,但在防贫减贫上主攻目标一致,形成了合力,被媒体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双保险”。
为解决“因失能致贫”问题,东营市于2018年探索建立城乡居民长护险制度。2019年,东营发布《城乡居民长期照护保险失能等级评定标准》《城乡居民长期照护保险失能人员照护服务管理规范》两项地方标准,为实施提供操作性依据,且对其他地方具有借鉴示范意义。
长护险的个人缴费部分根据失能等级评定结果确定,重度失能一至三级人员分别按每月100元、125元、150元的标准缴纳,年人均照护待遇9136元。今年, 长护险已在全市5个县区全面推开。截至5月底,全市2081人享受城乡居民长护险待遇,支付待遇1343万元,其中机构照护12人、居家照护2069人。
家住垦利区黄河口镇的刘大爷,有个重度智力残疾的女儿,日常各项花销让早已负债累累的家庭不堪重负。2013年,儿子又发生车祸,经过7次开颅手术仍意识不清。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照护负担,老两口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东营市实施长护险后,刘大爷每个月能领1628元的居家照护费。他感激地说:“在我家眼看撑不下去的时候,政府送来了好政策。”
东营的医疗保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从参保缴费、待遇享受到支付机制改革、智能监管等全过程、全方位的保障。仅2020年,全市通过财政资助参保,4.2万特困人员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保。同时实行动态管理,每月更新查验新增贫困人口参保情况,严防漏保。
大病保险对贫困人口实行医保待遇倾斜,起付标准由16000元下调至5000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使用大病特药不设起付线,取消封顶线;同时将贫困人员门诊慢性病病种由35种增加至57种。
2015年,东营市开始探索以总额控制下的按病种分值结算为主,兼有按床日、按人头付费等的复合式支付方式,形成了基金总量和医疗机构分值总量的双重控制。当年,东营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就实现了3713.75万元的结余。2018年,东营市内住院总费用增长1.75%,人均住院费用增速仅0.88%,医保基金支出增速为6.83%,控费效果明显。
同时,东营市引入智能审核系统,建立大数据分析通报和医保监督检查通报“双公开”机制,重点监控药品、医用耗材、CT和生化类检查使用情况,引导医疗机构提高管理自律性,减少医疗费用不合理支出。2018年共核查7376万条费用数据,扣除违规费用570.33万元。
图:东营市医保工作人员为贫困群众精准讲解扶贫政策
来源:《中国医疗保险》医疗保障脱贫攻坚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