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保扶贫 > 行动纪实 > 帮扶故事
视力保护色:
福建三明:甘当贫困户的医保“管家”——记三明市医保中心冯燕
日期:2020-09-30 访问次数: 字号:[ ]

走进福建省三明市医保中心永安管理部办事大厅,墙上一面“急人所难、热情高效”的锦旗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前不久,待遇审核科的科长冯燕为疫情期间浙江返回永安的退休夫妇办理完业务后,老人对她的赞誉。

锦旗无声,荣耀永恒。初见冯燕,她一头短发,一脸秀气中透出十足的精气神,这可是单位的大忙人,办公桌上一摞一摞地码放着各类文件、表格等。每天除了科室里的常规工作外,她还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一并完成辖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医保扶贫补助工作。时间长了,那些有过住院经历、享受过医保扶贫政策的贫困户,冯燕都能熟记在心。

“贫困户家庭一般都较为特殊,冯燕工作有耐心且很细致,把贫困户的医疗保障任务交给她,单位放心、贫困户也安心。”永安医保局局长郑翔谈及冯燕的工作情况时总是赞不绝口。

查清楚,待遇一分都不少

不久前,永安市贡川镇双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姜安(化名)接到冯燕的回访电话告知,他6个月大的孩子在住院期间因转院手续未及时办理,医保少报销151.1元,县医保经办部门为他补办了手续,151.1元钱已如数转入他的医保储蓄卡。姜安持医保卡去银行查询,账户余额果然多出了151.1元,他感动地说:“多出这些钱,我自己都不知道,虽然钱不多,但让我感受到了医保中心工作人员细心和负责任的态度。”

姜安的医保扶贫补助只是冯燕每天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情况进行排查的一个缩影。类似姜安这样因自身原因少报医保扶贫补助的贫困户,今年以来,冯燕就排查出十余人,帮忙补办手续后,补助资金无一遗漏都及时转存到贫困户的医保卡中。

“作为贫困户,他们的生活本来就比较困难,大多数人对医保政策又不熟悉,有的因外出务工或不知报销流程导致部分患者结算不及时。”冯燕说,“我只是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对贫困户住院档案进行排查,不能让贫困户因信息不对称而未能享受到本应享受的政策待遇。”

冯燕说得“轻松”,但要做好贫困户的医保扶贫补助排查工作谈何容易。她要整理好贫困户的家庭基本情况、就医情况、参保缴费情况、待遇保障情况等各方面的台账,还要重点核对享受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补助的贫困人员报销情况,每个环节都不出纰漏才能确保贫困户的待遇政策落实到位。

动起来,操劳只为贫困户

家住永安市燕西街道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刘平(化名)及家人跟冯燕成为了“好朋友”,他们见到冯燕时由衷的感谢之情总是溢于言表。

刘平患有较为罕见的血友病,2019年就诊7次,医疗费用报销补助后还要自付97532元,这对于他们家庭来说,感觉天都要塌了。恰好冯燕在跟踪刘平的住院治疗情况时发现,其使用的药品属于门诊特殊病种医保政策范围内药品,于是及时联系他协助办理门诊特殊病种,但冯燕还不止步,在落实其年度精准扶贫第三道补助后,继续通过多方协调,通过各类帮扶进一步减轻患者个人负担。

“必须乐于跟贫困户交朋友、攀‘亲戚’,他们原本困难的家庭真的很需要我们的帮助。”冯燕说,“只要跟他们走近了,我们的工作就好开展了。”

对医保扶贫政策的执行过程而言,冯燕的工作状态其实一直都是“动”的。她要对贫困户的医疗费用进行动态分析,比如在核查数据中发现,很多贫困户看病后,药费才十几元,而医院的门诊诊查费却将近30元。站在贫困户的立场上,冯燕发现情况后又马上“动”起来,她通过医保局与总医院沟通后,提出可行性意见,最后医院同意贫困人员门诊诊查费全部按住院医师标准收费,这样可为贫困人员门诊诊查费平均减少20元/次,再经过基本医疗保险门诊诊查费用医保报销后,贫困人员门诊就诊已基本不用负担诊查费。

走出去,大力宣讲医保政策

“医保政策在大多数人眼中都感觉专业性太强,很难一下就搞明白,对贫困户家庭来说就更难懂了。”冯燕说。为此,永安医保系统组织了多场培训,让医保扶贫政策通过培训进入千家万户。

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生活按下“暂停键”的同时,却给冯燕的工作按下了“快进键”。原本可以组织的全市性大型培训,因疫情影响,冯燕只能分批次走出去,到各乡镇街道进行小范围培训。3月17日至4月3日,她牵头到永安市15个乡镇街道开展巡回培训,实现永安市乡镇街道挂包干部和乡镇卫生院医生医保扶贫政策培训全覆盖。

“医保扶贫政策培训工作必不可少,我们主要通过对各乡镇街道干部和卫生院的医生进行培训后,由他们再入户讲解,特别是对贫困户的入户讲解。”郑翔说,每一场培训都会在现场发放《永安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医疗精准扶贫政策图解表》《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就医流程图》等宣传册,确保让贫困人员知晓医保待遇政策。

对于行动不便的贫困户,冯燕时常牵挂着,总会抽出时间入户,面对面向贫困人员讲解医保政策。今年以来,冯燕入户宣传18次,牵头组织医保政策专题培训18场次,发放宣传册8000余份,有效增强了贫困户对接享受医疗保障政策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