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战斗打响后,有那么一群“冲锋者”,毅然走在了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东平县医疗保障局的魏国庆就是其中一位。不管是医保扶贫政策的起草、宣传培训和落实,还是医保扶贫数据分类、分析、汇总及建立各类台账等工作,面对这些,魏国庆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诠释医保人的奉献和担当。
一、医保扶贫,应保尽保是先导
东平县是扶贫工作重点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数大,变化快,加上外出务工人员流动性大等不利因素,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很大挑战。为了不让一个贫困人员漏保,魏国庆带领扶贫专班工作人员联系扶贫、民政、财政、卫健等部门,每月对录入系统的各类贫困人口数据进行比对,实现部门之间信息联动和数据共享,做到及时核实,动态调整。每日登陆省扶贫系统,对各级推送的数据进行信息维护,切实落实好资助参保政策。数据筛查、比对、标识、整理、归档工作非常繁琐,加之责任又大,有的同志不免打起了退堂鼓。面对这种情况,魏国庆常说一句话鼓舞大家的士气,“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点一点的啃,一点一点的磨,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为了做好扶贫工作,加班加点成了魏国庆的工作常态。同事们提起他时也总是无比的钦佩,“常常看到别的同志都下班回家了,他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有时为了把一项数据弄明白,他饭都顾不上吃。”经过连续奋战,东平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的底子终于摸清了,为打赢医保扶贫攻坚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贫困人口大盘子定下来后,如何对东平县的2463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分类建档、精准管理成了摆在魏国庆面前的一道难题。他不等不靠,带领专班的同事们逐人逐户进行落实,落实困难的就请乡镇扶贫办的同志协助。那段时间,他的手机上常常连着充电宝,就怕手机没电影响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攻坚工作,东平县24366名贫困人口办理了参保手续,并在系统中进行了“建档立卡认定标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剩余的267名未参保贫困人员在哪里?他们为什么没有办理参保手续?为了摸清这些贫困人口的情况,做到应保尽保,魏国庆把名单发给乡镇社保所,由乡镇社保所的同志协助筛查,同时安排专班工作人员在医保系统中再比对。经过多方努力,总算摸清了这267名贫困人员的情况,其中参加本地职工医保197人,参加县域外市域内居民医保35人,死亡35人,并为这部分人单独建立参保台账,形成“未标识人员数据库”。
二、医保扶贫,应知尽知是关键
“医保扶贫政策细、专业性强、项目多、变化大,一句话两句话很难把政策讲清楚,不要说贫困群众,就是年轻人接受起来也比较费劲,有时为了说明一项政策,洋洋洒洒好几页纸才能讲清楚,贫困群众根本没有兴趣看完,即便是看完了,时间一长又忘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策知晓率和群众对政策的满意度,给宣传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魏国庆说到。
为提高政策知晓率和群众满意度,魏国庆从不同方面着手,分类宣传、逐项攻坚。他利用休息时间,将历年的扶贫政策及各类保障如何计算汇编成一本书发放给相关人员,并对医疗机构的医保办主任、窗口结算人员进行了政策培训,让医保工作人员、医院、乡镇干部尽快熟悉相关政策。为了帮助贫困人员熟悉政策,他也没少琢磨点子,他将晦涩难懂的医保专业术语翻译成大白话,制作成《东平县医疗保障政策明白纸》,带领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发放,认真倾听群众疑问并耐心予以讲解。为扩大政策宣传的覆盖面,他主动联系东平县融媒体中心制作宣传视频20期,在东平新闻黄金时段滚动播出,并在报纸开辟政策解读专栏。同时,组织专班的同事与卫健部门联合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门诊慢性病“三个一”活动,通过遍访患者、上门送药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医保政策。
三、医保扶贫,精准落实是根本
“要是能把县人民医院搬到湖西来就好了,这样申请门诊慢性病拿药就不用老往县城跑了,得省老些时间”,家住戴庙镇后张村的贫困户老张头这样说。老张头无意间的一句话让魏国庆听了心里不大舒服。
东平县南北窄,东西长,加之东平湖将东平县东西隔开,湖西的群众要想申请门诊慢性病必须要到湖东的县城医院,来回往返往往要用一天的时间,贫困户本来老弱病残居多,非常不方便。为方便贫困群众就近看病取药,他多次向市医保局反映情况,提出将东平县14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纳入贫困人口门诊慢性大病定点范围,由原来的6家县直医院扩大到县乡医院20家,确保及时办理鉴定确认,把服务送到了贫困户的家门口。魏国庆真心实意地了解贫困群众的需求,尽自己所能帮扶他们。贫困户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直夸他是为人民办实事的好干部。
魏国庆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换取民心,在扶贫岗位上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工作,为贫困户撑起了一把“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