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了。”发出这声感叹的是百色市乐业县逻沙乡九龙村村民孙鸿(化名)。这天,他领到了近1万元的医疗救助金,心情格外激动。
2021年12月底,孙鸿因意外导致胸部脊髓损伤住院一个多月,花费医疗费用6万多元,虽然医保报销4万多元,但自付的2万多元对于孙鸿一家来说仍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孙鸿家只有4口人,妻子在家照顾两个小孩,无法外出劳作,全家生计都靠孙鸿一人在外打零工维持,平常日子就过得相当紧巴。他这一受伤,家里顿时没了收入,更是难上加难。在其出院后,逻沙乡医保服务站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得知孙鸿鉴于发生高额医疗费用和务工收入不稳定的情况,经村级评定、乡镇审核和县级综合审定,已于2022年1月底被纳入监测对象,符合依申请救助条件。县医保部门工作人员及时收集材料,通过召开医疗救助专题会议,以“一事一议”的方式,为其落实医疗救助政策,让孙鸿一家松了口气。
孙鸿的故事不是个例。2022年6月21日上午,一个沧桑的中年汉子来到百色市德保县医保局,他自称是黄丽丽(化名)的舅舅,专程来给局里送锦旗和感谢信。黄舅舅紧紧握住德保县医保局黄局长的手,说到:“多亏了咱们县医保局工作人员,不仅细心,还把我们当亲人。锦旗上这句“疾病无情人有情医疗保障送温情”,就是我们最真的感受,现在的医保政策真是太好了。”据悉,黄丽丽因突发白血病,花费医疗费用高达10多万元。德保县医保局通过每月定期向乡村振兴部门推送高额医疗费用结算信息,监测发现黄丽丽家存在因病返贫致贫风险,经综合评定,确定其可以享受依申请救助政策。在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报销8万多元后,医保局工作人员主动提醒他们申请医疗救助,又获得救助资金1万多元,有效减轻其家庭经济负担。
为防范脱贫人员因病返贫风险,百色市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医保服务站(点)“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在日常业务经办及下乡入户过程中,加大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政策宣传,工作中主动出击,通过强化数据对比,排查符合“依申请”救助对象。对于发现的风险信息及时提醒、及时上报,主动协助当事人提出申请,并根据广西医疗救助相关规定,对发生高额医疗费用支出的困难职工和城乡居民,采取依申请救助的方式给予一次性救助,对认定之日前12个月内发生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按照起付标准不低于1万元、救助比例不低于60%、年度累计金额不高于10万元的标准给予救助,有效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为有效防止因病返贫再垫基石。
在做好线下实地排查监测的同时,百色市重视以数据为支撑,精准助力医保返贫致贫风险监测。以田东县为例,田东县医保部门在县乡村三级医保经办服务窗口首创设立“田东医保防贫数据查询APP”,每月动态形成常住人口、低保户、低保边缘户、脱贫户、监测对象以及特困、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六类本地数据”,动态监测辖区内六类人员参保和医保待遇保障情况。乡镇、村医保工作人员日常通过线上APP数据监测,及时发现风险信息,经线下入户核实后,第一时间为当事人提供参保缴费、医疗救助等服务,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监测准”医保防返贫监测工作机制,为开展医疗救助“一事一议”打好基础,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截至2022年7月,百色市累计监测反馈疑似风险信息6.55万条,落实帮扶资金3.6亿元,有效确保医保脱贫成果“稳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