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保扶贫 > 行动纪实 > 经验交流
视力保护色:
湖北恩施:构建多层次医保制度体系 筑牢防止因病返贫防线
日期:2023-10-30 访问次数: 字号:[ ]

因病返贫是当前巩固脱贫成果的主要风险点。2020年以来,恩施市累计纳入监测帮扶对象5904人,其中因病纳入3856人,占比高达65.3%。为有效防止因病返贫,恩施市医保局聚焦民生关切,把握重点难点,在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保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运用防贫保和慈善帮扶等措施,充分发挥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综合效应,切实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

一是坚持用心用情,强化参保服务。紧盯“应保尽保”底线任务,对特殊困难人群实行差异化资助参保:特困、孤儿全额资助;低保对象按照320元定额资助;返贫致贫人口、三类监测人口按照普通居民参保标准的50%资助;稳定脱贫人口按照80元/人/年予以资助。每月比对跟进参保状态,避免断保、脱保等情况发生。截至2023年8月底,恩施市农村低收入人口及脱贫人口参保率达100%。同时,通过网站、公众号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宣传实效,不断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

二是坚持线上线下,强化监测预警。医保部门每月将高额医疗费用监测数据推送至民政与乡村振兴部门,并接收其核查反馈的动态调整数据,及时在医保系统进行身份标识变更,确保反馈信息及时有效。乡村振兴部门每月定期将新增监测对象信息推送至行业部门,由行业部门配合、指导乡镇落实帮扶措施。各乡镇对监测对象实行“每月一回访”,各行业部门对帮扶成效定期开展督导,对于帮扶措施缺乏针对性、帮扶成效不明显的,及时调整完善帮扶计划,强化帮扶政策措施,提高帮扶针对性和实效性。2023年1至8月,恩施市共推送因病返贫致贫预警信息12955条,通过排查比对纳入监测帮扶143人。

三是坚持做实做细,强化“三重保障”。精准落实过渡期医保帮扶政策,保持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机制平稳运行,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待遇享受情况调度监测,确保医保帮扶政策应享尽享。州域内医保结算实行“一站式”“一票制”结算,州域外定点医疗机构就医通过全国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实现异地就医医保直接结算,不需参保对象先行垫付。2023年以来,农村低收入人口住院11020人次,医疗救助1650.92万元,倾斜救助22.01万元。

四是坚持预防预备,强化防贫保险。根据“只设定条件,不确定对象”的原则,按照“政府统保、赔款到户”的方式,统筹财政资金620万元,为因疾病(意外)导致治疗费用支出大、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的农户和脱贫户两类人群实施防贫保,切实做到“花小钱、办大事”。按照防贫预警线实时动态监测,以保险赔款“点对点”滴灌投放方式,实行治疗费用分级赔付,未贫先保,临贫即防,应保尽保。自2019年“防贫保”项目实施以来,共计赔付960笔546.6万元,有效降低了群众因病致贫返贫风险。白果乡下村坝村李某某,其子患主动脉夹层A型到武汉同济医院入院治疗,共计花费36.48万元,李某某夫妇为照顾儿子辞掉工作失去收入来源。收到预警信息后,村干部迅速入户核查研判,于2023年5月份纳入监测帮扶,通过基本医保报销12万余元,落实依申请救助7万余元,落实临时救助2400元,“防贫保”赔付4.9万元,极大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

五是坚持先行先试,强化慈善救助。建立慈善募集平台,成立“关爱困难群众大病救助基金”,将经医保“三重制度”保障后负担仍较重的农村低收入群体作为救助对象,防止因病返贫。目前,已募集资金320万元。同时,市慈善总会积极倡导人人参与、守望相助,在板桥镇推行乡村医疗互助机制试点,通过干部群众个人出资、公益捐赠、财政支持等方式筹措资金,对医疗费用较高的对象按比例报销。目前已有6085名村民自愿参与,40余名乡贤慷慨赞助,有效解决了特殊困难群众重病看不起的难题,为巩固防返贫底线探索经验、赋能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