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保扶贫 > 行动纪实 > 经验交流
视力保护色:
浙江杭州富阳:创新构建“富裕阳光 暖心无忧”医保防贫共富县域治理新模式
日期:2023-10-30 访问次数: 字号:[ ]

针对目前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中各类补充保障政策分散、精准救助有待提升、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浙江杭州富阳区积极探索社会(慈善)参与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制度机制和实现方式,打造因病返贫致贫防范长效机制落地应用场景——“富裕阳光 暖心无忧”医保防贫共富应用平台,系统解决因病返贫致贫问题。2023年以来,该区筹集兜底保障基金1100余万元,困难人员医疗费用综合报销比已从2022年度的82.5%上升至85.1%,实现困难人员家庭和个人合理医疗费用负担封顶,为“扩中提低”促进共同富裕实践提供县域治理样板。

一、健全“梯次减负”帮扶机制,立体保障提质效

(一)部门联动,政策“一张清”。聚焦已有政策给付能力和使用绩效等重点环节,建立涉及医保、民政、残联等11个部门(组织)的工作专班和议事机制,出台《多部门梯次减负合作备忘录》,全面厘清部门职责、梳理救助政策,形成部门(组织)“梯次减负”助医政策32项、减负流程清单1张。

(二)社会参与,负担“一证清”。通过发动社会捐助、统筹慈善助医存量资金和政府适当补助的方式,多渠道筹集建立“暖心无忧”医保防贫共富基金,运用“子母基金”管理模式规范资金使用,有效扩大社会救助服务供给,实现困难群众高额医疗费用化解多元筹资、应救尽救、动态清零。截至2023年7月,全区参与基金募集22.43万人,困难人员家庭和个人合理医疗费用兜底保障机制有效实施。其中,特困人员个人负担封顶0.5万元,低保对象封顶3万元,低保边缘家庭对象封顶5万元。

(三)流程再造,服务“一站清”。依托信息系统的横向交互和“梯次减负”政策、次序清单,开展政策“一站式”给付和帮扶结果归集,有效提高资金使用绩效,解决“政策找人难”“人找政策难”“多头重复帮扶”等问题,确保困难人员公平公正享受政策待遇。2023年上半年,梯次减负1.46万人次,资金达9158.94万元。

二、构建“预警认定”发现体系,精准服务提感受

(一)健全指标体系,预警“找准人”。依托医保参保结算、群体收入、贫困申请等信息,建立因病返贫致贫预警监测指标体系,将参保人员分为一般、高风险、贫困三类,分别实施阈值监测、重点预警和重点保障,实现主动预警和动态管理。2023年以来,该模型已产生因病返贫致贫类预警700条、困难人员负担预警1.38万条,为困难认定和帮扶提供有力支撑。

(二)完善认定机制,政策“找对人”。针对依申请困难认定被动、滞后的问题,通过理顺医保数据预警、民政任务下发、基层入户调查等流程,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区镇村三级联动,困难群众“无感”进入保障流程,有效确保困难群众公平公正享受政策待遇。截至2023年7月,已入户调查认定520余户,纳入低保、低边等对象管理家庭151户。

(三)融合多应用平台,业务“不找人”。以浙江省“智慧医保”系统为主干,通过省数据局IRS接口互通民政、政法委信息系统,纵向打通省、市、区、乡镇、村(社区)五级业务协同,横向贯通部门(组织),实现数据全流程闭环服务。截至2023年7月,平台新增各类数据接口13个,接入部门(组织)12家,出台《富阳区“基层智治综合应用”系统对接管理办法(试行)》保障应用系统对接工作规范运行。

三、首创“源头管理”治理模式,源头预防降负担

(一)关口前移,潜在负担“早发现”。聚焦自费项目造成困难群众负担重的问题,在全省率先出台困难群众医疗费用源头管理制度,引导医疗机构在保障医疗质量前提下在保障范围内用药,减轻困难群众就医负担。2023年上半年,标识困难群众1.4万名,医保目录内用药率超90%,医疗费用个人负担部分较去年同期降低137.13万元,同比下降8.93%。

(二)强化统筹,高额费用“早干预”。持续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发挥国家和省药品与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共享等改革成果作用,提前预防、降低大额医疗费用发生,破解被动化解的困境,最大限度避免因病返贫、致贫。

(三)梳理排查,矛盾风险“早化解”。智能分析困难群众就医购药负担,统计分析困难群众普遍使用的合理必需诊疗项目,为补充商业保险保障目录制定和政策调整提供依据;重点检查医疗费用中占比高但非必需的诊疗项目,从严从快查处医疗机构违法违规问题。2023年以来,已分析形成药品、耗材、医疗服务项使用前十清单各1期,开展医疗机构涉困难群众违法违规专项检查1次,处置医疗机构23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