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医保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职能职责,以医疗救助资金管理全市统一为关键点,全面做实医疗救助市级统筹,切实巩固“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兜牢兜实民生保障网,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一、三管齐下,统筹谋划推落实
一是高位推动,抓实改革。将医疗救助市级统筹纳入全市文化教育卫生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两项重点改革任务,明确时序节点任务,台账制推进。市政府领导多次专题听取工作推进情况汇报,研究部署工作推进情况,督促抓好落实。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出台医疗救助办法,对救助资金进行统一,真正实现救助对象、救助范围、救助标准、信息系统、经办规程和资金管理“六统一”。
二是向上争取,科学谋划。积极主动向省医保局请示汇报,争取政策指导和工作支持,就建立稳定的资金筹资机制、合理的资金分担机制等工作,多次征求上级部门意见和建议,确保制度设计更加科学可行。
三是协调联动,协商共管。会同财政、民政等部门开展多轮调研摸底、分析测算、论证评估和座谈交流,确保科学、合理谋划资金配套办法和机制。多次与县级医保、财政部门开展论证评估,规范资金管理、超支分担机制。进一步细化救助资金管理支付工作要求,印发《关于做好医疗救助市级统筹资金管理的通知》。
二、固化渠道,资金配套有保障
一是建立资金配套机制。按上年度各类救助对象人均救助资金支出水平,科学测算年度资金需求,按一定比例纳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确保筹资机制稳定、可持续。近五年,在中央、省级补助资金基础上,市、县两级配套资金占比10%-20%。为确保资金预算安排到位,采取就高原则,各县按照上年度医疗救助资金总需求的20%编制年度资金预算和安排财政配套资金,市级财政对部分县按50%予以补助。
二是明确基金分担机制。建立超支分担机制,对市级统筹前各县救助资金结余实行单独记账管理,用于弥补今后年度的收支缺口,保障县级财政利益;在没有累计结余或累计结余不足时,由县级财政负担。当市级医疗救助资金累计结余出现不足时,缺口部分由市、县两级财政按3﹕7比例分担,突出市级财政担当。
三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将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彩票公益金)以及社会捐助、各县累计结余等方面划转的医疗救助资金,全部纳入市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统筹整合原医保扶贫资金,充实扩大医疗救助专项资金规模,资金来源多元、额度充足。
三、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更高效
一是提升统筹层次。中央、省、市级财政拨付的医疗救助资金直接进入市级基金账户,不再下达县级账户;县级财政补助资金按规定划入市级医疗救助资金财政专户。
二是提升管理质效。市级财政设立了市级医疗救助基金财政专户,将全市的医疗救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统一管理,实行独立核算、专款专用。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制定年度计划、按月拨付、统收统支,确保基金的安全规范运行。
三是提升考核力度。建立健全医疗救助资金使用考核、常态化督导检查机制,在将资助参保、按规定救助情况纳入市政府对县政府目标考核的基础上,对于发生不符合《德阳市医疗救助办法》规定使用医疗救助资金的情形,市级医疗救助资金不予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