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保扶贫 > 行动纪实 > 经验交流
视力保护色:
安徽六安:综合施策持续巩固拓展医保脱贫攻坚成果
日期:2024-01-04 访问次数: 字号:[ ]

安徽省六安市聚焦健全完善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在基本实现低收入人口应保尽保基础上,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不断织密医疗保障安全网。2023年1-6月,全市共支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17.82亿元,支付大病保险费2.03亿元,支付低收入人口医疗救助资金2.12亿元。

一、因地制宜,做到精准施策全覆盖

一是制定配套政策。由医保、财政、乡村振兴、民政等多部门开展联合调研,印发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责任清单,推进实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

二是落实三重保障。全市城乡居民医保全体参保人员享受统一的基本医保待遇;大病保险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和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倾斜支付;医疗救助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成员、返贫致贫人口和监测人口实施分类分档救助。

三是坚持分类施策。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区分不同程度困难情况,分类制定资助政策。医疗救助对特困人员给予全额资助,低保对象给予90%定额资助。过渡期内,返贫致贫人口给予80%定额资助,监测人口给予50%定额资助。2022年以来,累计资助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和监测人口52.8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保,支出资助资金1.58亿元。

二、动态监测,做到精准兜底全保障

一是加强部门对接。印发健全完善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责任清单,主动与民政、财政、卫生健康、乡村振兴等部门对接,在医保系统中精准标识民政、乡村振兴部门识别的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和监测人口等身份信息。

二是定期跟踪回访。重点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中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低收入人口发现和核查机制,实施动态管理,形成闭环机制,对可能发生因病返贫致贫的农村低收入人口早发现、早干预、早救治。

三是强化监测预警。建立医保数据分析运行机制,对低收入人口按照个人自付医疗费1.5万元设定监测标准,对普通参保居民和稳定脱贫户按照个人自付医疗费3万元设定监测标准,定期将达到监测标准的人群信息推送给民政、乡村振兴部门,将符合救助条件的及时纳入救助范围。2022年至今,分别向相关部门推送达1.5万元、3万元监测标准10790人、36302人。

三、科学投入,做到精准服务全方位

一是多方筹措,专款专用。医疗救助基金通过财政安排、福彩公益金、社会捐赠、慈善救助等渠道筹集,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纳入县区政府财政预算,并按时拨付医疗救助资金专户。

二是同步并转,财政补助。落实补充保障资金并转,县区财政根据救助对象数量、救助标准、医药费用增长和上级财政补助资金情况,足额安排本级财政医疗救助资金。

三是盘活存量,足额保障。县区财政部门结合实际情况,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资金使用效益。财政、医保部门加强资金使用管理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2022年全市共支出医疗救助资金4.22亿元,中央、省财政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69亿元,不足部分2.53亿元由各县区级财政足额配套到位。

四、创新方式,做到精准宣传全过程

一是突出重点人群。以“医保进病房”主题实践活动为切入点(医保政策进病房、目录指南进病房、基金监管进病房、经办服务进病房),通过业务培训、能力测试、上门服务等形式,重点做好村(社区)两委干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护人员、城乡低收入人口、门诊慢特病患者、乡村振兴工作队5类人群医保政策宣传。

二是突出宣传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城乡居民医保政策集中宣传月活动,统一印发医保政策宣传“明白纸”、医保政策“口袋书”,开展医保政策进社区、进医院、进药房、进村入户活动,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宣传医保政策。

三是突出宣传成效。全市共印发各类政策宣传明白纸、口袋书、宣传折页、宣传海报超60万份,开展线上、线下专题调查问卷,在全市上下营造出关注医保、参与医保、支持医保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