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我踏上通往继光镇芳草村的乡路,肩负使命,开启驻村工作。作为中江县医保局的普通职员,面对这条通向未知的小路,我心中泛起了些许涟漪,那时的我未曾想过,这条平凡的小路会成为让乡亲们更有医保获得感的起点。
刚抵达村口,整齐划一的农房、绿意盎然的田野映入眼帘。然而现实很快给我当头一棒:面积大、人口多、各家情况复杂等一系列难题摆在眼前,如何转变角色、如何更好地与村干部沟通、如何帮助脱贫群众致富等问题也接踵而至,这些都考验着我的决心与能力。虽然我出身农村,但乡村振兴工作的复杂性还是远超我的预期。面对这份重任,我不禁开始思索:自己是否能真正胜任这个角色,是否能切实帮助到这里的乡亲们?
驻村不久,我在走访中发现“自己不会生病,不想花冤枉钱”的想法在村民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参保积极性。我意识到,要改变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最有说服力的莫过于身边人的亲身经历。于是,我查询了芳草村村民的诊疗情况,然后挨家挨户走访。令我吃惊的是,许多老人对自己的病情和医疗费用报销政策并不是很清楚。我耐心向他们解释他们的医疗总费用和医保报销金额,努力用最通俗的语言让他们理解医保的重要性,并弄懂医保政策。
记得有一次,我走访了一位防返贫监测对象——邓大哥。当我详细解释了他的住院费用和医保报销情况后,他眼睛一亮,激动地说:“带上医保卡,住院不用交押金,出院时一次性报销,既省时又省钱。谁知道意外什么时候来?医保必须有!”看着“恍然大悟”的邓大哥,我有了一种莫大的成就感。
慢慢地,村里开始有了变化。邻里间的闲聊不只是原来的家长里短,有时候也会讨论医保好政策。通过口耳相传,全村人的参保观念逐渐改变。到2023年底,村里的参保率超过99%,远超全县平均水平。这个数字背后,是走村入户的动员和宣传,是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心。
然而,在走访中,我也发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依然存在。有一天,我来到年过八旬的顾大娘家。推开略显破旧的木门,屋内简陋的陈设让我心里一紧。顾大娘告诉我,她半年内住院四次,高额医疗费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看着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的无助表情,我下定决心帮助她。了解情况后,我立即行动起来,到乡镇、医院帮顾大娘申请医疗救助,当顾大娘领到2500多元医疗救助金时,老人紧紧握住我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我也感到一阵暖流涌上心头。
这件事在村里产生了积极影响,我也因此更加重视对高额医疗费用、处于贫困边缘群众的排查工作。我主动帮助符合条件的村民准备材料、申请救助。一年间,我和村干部共帮助12人次申请到近2万元的医疗救助金,为9个徘徊在贫困边缘的家庭带来希望。每次看到村民们脸上绽放的笑容,我感到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驻村一年,我没有创造出惊天动地的成绩,但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切实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最让我感动的是,通过这些工作,我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他们不再将我视为外来的“官家人”,而是能够推心置腹的知心人。
这一年的经历让我明白,基层医保工作看似平凡,却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每一次耐心的解释、每一份细心的帮助,都是在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我们用实际行动守住了防贫底线,没有让一个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或许就是我们基层医保工作者的使命——用点滴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中国医疗保险》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