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保扶贫 > 行动纪实 > 经验交流
视力保护色:
河北衡水:以“五化”方式全面提升医疗救助托底保障效能
日期:2024-06-19 访问次数: 字号:[ ]

河北省衡水市继承和发扬革命老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聚焦减轻困难群众就医负担,通过制度化管理、精准化认定、常态化监测、多元化体系、便捷化服务“五化”举措,进一步提升医疗救助保障的力度、准度、速度、广度、温度,让困难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一、制度化管理,加强医疗救助保障力度。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政府主导、医保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作”的工作沟通协商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定期组织专题会议,分析、解决医疗救助工作中的难题,推动各项医疗救助政策落地见效。二是强化制度保障。统一全市医疗救助政策,出台《衡水市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实施方案》,从明确医疗救助对象范围和救助标准、提升三重制度综合保障能力、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发挥慈善等社会力量救助保障功能、规范经办管理服务等方面为医保医疗救助提供制度保障。

二、精准化认定,提升医疗救助保障准度。一是信息共享,数据找人,救助对象精准帮扶。积极推动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与民政、乡村振兴、残联等相关部门实现数据互通,并建立人员数据核对机制,利用“数据”,精准识别,实现救助对象精准帮扶。二是数据赋能,政策帮扶,资助参保精准直达。每月根据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提供的困难群众名单,进行信息核实并动态调整。在城乡居民医保征缴工作启动后,将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等特殊群体进行身份标注,提前核定个人缴费金额,对多重身份的救助对象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进行资助,确保医疗救助对象资助参保精准直达,切实减轻其参保垫资压力。2023年,衡水资助参保144643人,资助金额4716.46万元。

三、常态化监测,提高医疗救助保障速度。一是动态监测,及时推送预警人员相关信息。建立防贫监测预警机制,实现数据常态化动态监测,定期对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和低保边缘家庭成员高额医疗费用支出情况进行大数据比对和测算,第一时间推送至乡村振兴和民政部门进行排查核实。二是动态维护,及时调整救助对象身份待遇等信息。设立专人专岗动态维护救助人员名单,及时做好救助对象身份和医保待遇变更工作,第一时间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救助,不漏保、不错保。2023年,在衡水医保向乡村振兴和民政推送的人群中,经两部门反馈认定后,391人被纳入救助范围,其中新增待遇享受298人,救助金额97.45万元。

四、多元化体系,拓宽医疗救助保障广度。积极构建多元化医疗救助体系,建立健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有效衔接机制,形成以“三重制度保障”为主体,商业健康保险、医疗互助、慈善捐赠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充分发挥保障合力,进一步织牢织密医疗救助制度兜底安全网。同时,完善重特大疾病救助政策,对经三重制度保障后,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仍较重的实施重特大疾病救助;对特别困难的重特大疾病患者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救助,切实提高困难群众大病患者救助水平。

五、便捷化服务,增添医疗救助保障温度。一是实现定点医疗机构救助窗口全覆盖。细化窗口医疗救助服务事项清单、经办规程,简化困难群众就医报销流程,让医疗救助更加便民。二是落实医疗救助经办服务一体化。依托医保信息化建设,让困难群众从身份认定之日起,即可享受定点医疗机构医保三重制度保障“一窗口办理、一站式服务、一票制结算”,不断提升医保结算便捷性,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2023年,衡水门诊医疗救助378249人次,救助金额1561.05万元;住院救助42513人次,救助金额4667.17万元,有效防范全市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不断推动医疗救助“更贴民生、更接民意、更显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