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保扶贫 > 行动纪实 > 经验交流
视力保护色:
湖北五峰:让医保“便民医站”成为困难群众走向美好生活的“幸福驿站”
日期:2025-09-25 访问次数: 字号:[ ]

“以前到县城办事往返要50多块钱车费,路上要一两个小时。现在村里的医站帮忙办,我没跑过一步路,太方便了。”五峰村民官先生是被民政部门认定的低保救助对象,经医保部门核查符合依申请救助政策,遂将情况反馈至医站经办人员,经办人员主动联系官先生,并帮其将资料带到医保部门窗口申报,在5个工作日内官先生就收到了7000多元的医疗救助资金。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鄂西边陲,是全省原九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山大人稀、交通不便,导致偏远农村群众享受医保服务困难重重。2023年以来,五峰医保部门联合当地卫健部门,探索建立了覆盖全县各村的医保服务不出村“便民医站”体系,把医保服务从“窗口”搬到“村口”,成功打通了医保惠民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显著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整合资源,构建基层医保服务“新体系”

针对基层医保服务力量薄弱、群众办事成本高的痛点,五峰县整合现有力量,构建高效服务体系。

一是“1+3+N”经办体系筑牢服务网底。即以县医保部门为管理核心,依托镇村服务大厅、村卫生室作为服务前台,整合医保经办员、乡村医生、邮政快递员等基层力量,形成协同高效的经办、帮代办服务体系。

二是“1+5”包保体系实现精准覆盖。五峰医保部门20多名医保干部每人对接5个行政村(居),对全县村(居)实行全覆盖包保。包保干部及时了解村情动态,宣传政策法规,接受业务咨询,构建了点对点精准服务工作新格局。

三是“七统一”标准确保规范运行。制定《医保服务不出村“便民医站”实施方案》及配套《工作手册》,统一机构标识、系统平台、服务标准、事项清单、工作流程、经办规则、内控制度,真正实现医保事项“一站”通办。

二、提升能力,激发基层服务效能“新动能”

“便民医站”建设不仅优化了服务网络,更有效提升了基层医保服务综合能力。

一是“双通道”服务畅通无阻。“便民医站”打通了上接省市县医保部门,下接镇村服务大厅和村卫生室,横接医药机构及其管理部门的网络系统。五峰县97个村卫生室全部开通基层网厅权限,赋予线上信息查询、业务办理等功能,实现了医保业务线上经办、线下帮代办的“双通道”立体服务架构。同时,通过“便民医站”推广应用医保码、追溯码,提升服务便捷度。

二是部门协同效应初步显现。“便民医站”夯实了医保、卫健部门的紧密协作,170多名乡村医生参与“便民医站”工作,缓解了村级医保便民服务“人少力薄”现状。联合邮政、卫健、医药机构推进医保政策“带”回家活动,印制政策购物袋投放至快递点、卫生室、药店等。同时,利用邮政网络提供帮代办邮寄服务,为群众不跑腿递交资料提供保障,既优化了医保服务,也拓展了快递业务,实现政企双赢。

三是主动服务意识持续增强。五峰医保部门组建专业培训分队,通过线上培训、送学上门、现场指导等方式,开展医保全覆盖培训,强化工作协同,确保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一次能办好。“便民医站”实施以来,每年深入全县村镇开展不少于2轮全覆盖培训,为近300名基层经办、帮代办人员宣讲医保政策,持续提升岗位意识和综合服务能力。

三、惠及民生,彰显医保便民服务“新成效”

“便民医站”的建设运行,让基层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真切感受到了医保服务的温度与便捷。

一是群众办事可及性大幅提高。“便民医站”依托医保平台、政务网等开展医保业务“线上办”,协助新纳入医疗救助对象进行依申请救助“线下办”,开通医保服务专线,提供24小时电话“全时办”。多元服务供给让群众不出村就能“一站”搞定。显著降低了群众办事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和出行安全风险。

二是基层队伍能力与责任感增强。“便民医站”以村卫生室为主阵地,医药机构及其管理部门参与便民药柜建设和送药上门服务,筑牢了医保、医疗、医药密不可分的部门“互补效应”。建设“便民医站”以来,已经办或帮代办门诊慢特病、医保码注册、异地就医备案等医保业务近40万件次,办理依申请救助403人次,支付救助资金315.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