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保扶贫 > 行动纪实 > 经验交流
视力保护色:
四川古蔺:医保防贫‌“三重网”织就生命防线
日期:2025-09-30 访问次数: 字号:[ ]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地处乌蒙山区,受区位影响及资源限制,居民收入低于区域均值,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率较高。为破解困局,古蔺县构建“服务+控费+防贫”协同机制,织密织牢医疗保障防贫“三重网”,从源头上防范因病致贫返贫风险。

一、织密“服务网”,提升参保覆盖与政策可及

古蔺县推进服务网络全域覆盖,实现困难群体参保动态清零,医保服务提质增效,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一是精准扩面“应参尽参”。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网格化推进机制,采取“数据筛查+网格员入户”智能参保模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对特殊群体实行“参保跟踪”制度,参保扩面实现“应参尽参”。

二是服务下沉“就近可办”。推动医保服务端口前移,在乡镇(街道)设立“医保服务中心”,在村(社区)设立“医保服务站”,在定点医院设置“科室医保员”,经办服务实现“就近可办”。县乡村三级医保服务网点全覆盖,参保群众医保事项“一窗通办”比例达100%,医院政策咨询“一室解答”响应率100%,实现了“群众跑腿”到“服务前置”的转变。

三是宣传培训“入脑入心”。综合运用线上线下多元渠道,常态化开展“医保明白人”培训工程,重点提升医保经办人、村干部、村医等群体的政策解读与传播能力,确保政策红利家喻户晓。政策宣传触达“最后一米”,群众参保积极性和政策知晓率显著提高。

二、筑牢“防贫网”,实现动态预警与精准兜底

古蔺县着力构建机制、数据、保障“三链协同”机制,织密筑牢防贫网络,因病致贫动态清零。

一是机制链贯通“多部门合力”。统筹民政、财政、农业农村、医保等八部门,建立“医保防贫”协同机制。整合各类救助政策,优化经办流程,乡镇(街道)动态管理救助对象并标识身份,各部门实行数据实时共享,定期比对数据确保标识精准。动态推送救助对象9.8万人次,实现“应救尽救”。整合医疗帮扶捐赠资金141万元,惠及135人次。

二是数据链驱动“早发现早干预”。依托医保信息平台,常态化监测年度累计自付医疗费用超过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的人员。经县民政、农业农村部门认定、乡镇(街道)标识后,按规定享受医疗救助待遇。累计推送大额医疗自付费用1.5万人次5232人,其中545人经认定纳入救助范围,直接享受医疗救助338人268.9万元。家庭医生签约“十类重点人群”57万人,强化早诊早治干预,切实减少重症医疗支出。

三是保障链实现“多层次兜底”。围绕“1+3+N”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医保部门依职责推进医疗补助、费用协查、数据推送等工作,深度参与医疗帮扶措施制定,为政策性保障后自付费用高的困难群众提供帮扶。“1+3+N”体系覆盖189万人次,其中,经医疗保障后,累计帮扶救助自付费用过高群众1491人次587.9万元,有效化解高额医疗费用负担。

古蔺县白沙场镇村民陈某因患白血病,2024年在备案地区住院花费32.1万元,因医保目录外费用占比较大(约13万元),经基本医保(报销10.2万元)、大病保险(报销6.2万元)、医疗救助(报销1.2万元)后,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通过政策宣传了解,患者又成功申请到了医疗帮扶、白血病救助等7万元。目前陈某病情已稳定,其家属感慨道:“如果没有这些好政策,我们根本无力承担孩子的治疗费用,孩子的生命可能被病魔夺走。医保政策就像一场及时雨,给了我们全家希望,给了孩子重生的机会,真心感谢医保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