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点申请的标准清晰、规则透明、指导性强,很好的引导我们理性预估投资预期,避免盲目跟风投资,而且教我们更加懂得医保规范,评估扣分点也明确整改方向,让我们更加注重要提升管理水平。”近日,厦门市定点零售药店负责人陈先生在经历了医保定点评估后发出这样的感慨。
标准客观量化、程序公开透明、服务高效便民,这是当前厦门市医药市场对医保定点评估阳光化改革的良好反响。这一切都得益于厦门市医保部门深化简政放权出台的定点医药机构资源配置规划。
定点医药机构的良性发展,直接关系百姓就医购药安全,然而2015年依规取消医保定点资格行政审批后,由于缺乏规划,厦门市两年间定点机构数量暴增,机构“小、散、多”的无序增长导致行业恶性竞争,空刷、套刷等骗保行为时有发生,医保基金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为把好定点“准入关”,厦门市医保局组建成立以来,突出问题导向,加强源头治理,“自我革命”去除自由裁量权,在大量实地调研基础上着手开展定点规划研究工作,健全以三级、二级公立医院为支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社会办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定点医疗机构服务体系架构,对于资源相对饱和区域鼓励适当竞争,对于相对不足区域择优纳入管理,对于短板区域(如儿科、精神卫生类等)提高覆盖率,并明确符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规划,且承担家庭医生签约等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医疗机构不受定点资源规划限制,引导定点医药机构合理布局,实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维护参保人权益。
搭系统摸底数,规划“心中有数”。与厦门大学智库合作,开发建设医保定点规划信息系统。每年将全市医药服务资源进行网格化解构,根据已有定点资源覆盖范围、服务半径以及服务人群数量分布、疾病谱、参保人就医需求等计算服务缺口,深入分析资源配置供给状况。在摸清底数基础上,结合区域卫生规划,充分评估全市参保人医药服务需求,进一步细化资源规划存量管理和增量规划,形成规划配置最优目标。
设指标建体系,评估“公正客观”。制定定点医药机构协议管理评估办法及评估标准等制度规范,形成涵盖布局合理、经营稳定、服务便民、管理规范、信息化程度高等5大方面17项细化指标的立体化评估体系,明确违规处理规则。指标客观量化,既去除了自由裁量权,确保评估公平、公正和可操作,又实现了以政策引导资源向相对薄弱区域布局,优选经营稳定、医药服务水平高,软硬件配备完善的优质医药机构。
亮标尺重监督,过程“透明可溯”。开展第三方评估,引入“双随机”与“双盲”评估机制,对评估专家和被评估对象实行“双随机”和“双盲”管理,由医保部门组织,在纪检监督下,抽取当天第三方医药专家组成员和评估对象,确保评估公正性。评估专家现场独立客观评分,当场亮分并向医药机构反馈评估结果和存在问题。评估全程录音录像,确保评估全留痕、可追溯,强化合规监督。
上平台全公开,接受“大众监督”。医保服务资源规划、布局地图,评估办法及标准、工作程序及结果、医保政策题库等均在局门户网站上及时公布,向全社会公开,医药机构可轻松获取。同时,医药机构申请定点协议管理事项纳入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与市场监管局、卫健委等行业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同时引入信用承诺、容缺受理机制,提高服务效能。
规划出台后,厦门市定点医药机构增长率由改革前的93.77%降至年均0.8%,总体解决了数量过多、供需失衡的问题。“通过规划强化了严格准入、规范经营的理念,倒逼已定点机构珍惜定点资质、苦练内功,为参保人提供更为优质的医药服务。同时,也实现医保领域的源头治理,基本形成“资源配置合理、就医便捷有序、基金安全高效”的医保定点新格局。”厦门市医保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