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帮一、一对红"活动是国家医保局推进医保铁军建设、提升经办能力的重要举措。近期精选5篇典型案例集中展示,地方通过结对帮扶,破解医保经办能力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难题,推动全国医保管理服务水平整体提升。让我们共同关注这些创新探索,见证医保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我们借鉴了云南的成熟经验,异地DRG清算工作在广西率先完成,月度结算周期直接缩短了一半!”回顾“一帮一、一对红”结对共建带来的突破性进展,广西柳州市医保中心负责人难掩欣喜。
从最初对异地就医支付方式改革具体路径的探索,到如今实现清算提速、费用优化、能力提升的多维突破,柳州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这背后,是一场跨省协作的精准对接,更是一次从“输血”到“造血”的系统性能力重塑。正是国家层面搭建的“一帮一、一对红”平台,让先进经验得以跨越山河,落地生根。
今天,让我们走进云南省本级与广西柳州市结对建设异地就医支付方式改革工作的案例。
“我们是按照国家医保中心的统一部署,与柳州就‘异地就医DRG付费改革’精准结对。”云南省本级医保中心负责人表示,尽管两地地理距离较远,但通过高频次线上对接、全流程资料共享和实地互访交流,迅速打通协作链条,建立起高效顺畅、务实管用的联动机制,确保经验输出有路径、问题反馈有回音、改革落地有支撑。
“党建+业务”双融互促,三步走协同攻坚
如何确保结对工作不流于形式、真正落地见效?双方通过构建“党建+业务”双融互促的工作机制,采用“三步走”的策略实现了精准赋能和持续改进。
第一步,“组织联建”强机制。双方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探索“机制联筑、教育联抓、平台联建”三联机制,签订《党建联建合作协议》,将主题党日活动与业务研讨深度融合。组建“云南—柳州学鉴群”,线上开设“云课堂+业务沙龙”强化理论学习,线下组织实地考察促进实践转化。目前已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次、线上研讨4次、实地考察学习1次,切实推动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
第二步,“计划+清单”明路径。坚持目标导向,联合制定结对计划和实施方案,按照“筹备启动—协同实施—深化应用—总结评估”四阶段梯度推进。创新制定《双向互鉴需求清单》和《双向互鉴供给清单》,双方互提业务需求6条,共享全流程业务资料,构建“任务认领—进度晾晒—效果评估”闭环管理体系,有效实现从“单向帮扶”到“双向互鉴”的转变。
第三步,“党员+项目”破难题。聚焦改革中的难点堵点,坚持问题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组建现状分析、政策适配、经办规程制定3个项目小组,由党员业务骨干领衔攻坚。从供需对接到方案拟定,从实地考察到常态化互学,始终秉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细处着心”的工作作风,当供方时真心实意,当学方时诚心诚意,讨论交流时满心满意,处处体现精细化管理,时时展现医保铁军的精气神。
改革落地见效,协作成果丰硕
结对共建成效几何?关键要看改革是否真正落地、群众是否切实受益。云南省本级与广西柳州市医保部门分别亮出了阶段性“成绩单”。
云南省本级:经验输出有力度,改革标杆树起来
“我们坚持倾囊相授,重在帮助柳州提升自主‘造血’能力。”云南省本级医保中心负责人表示。作为改革先行者,云南自身改革成效显著——2024年全省17个统筹区清算工作于5月底全部完成费用拨付,位列全国第五。
柳州市:学用结合见真章,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这次结对让我们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柳州市医保中心负责人介绍,改革成效体现在三个“明显”:一是进程明显提速,在广西率先完成2024年本地及异地DRG年度清算;二是服务明显提效,自2025年5月起,月度基金结算周期由30个工作日压缩至15个工作日内,效率翻倍;三是费用明显优化,2025年1月至5月,广西区内异地参保人员在柳住院医疗总费用同比下降5.05%,次均住院费用下降6.50%,群众就医负担切实减轻。
改革成果的背后,是一支专业化队伍的快速成长。人才是推动改革落地的关键支撑。通过跟班学习、联合研讨和项目实战,柳州医保经办人员在政策理解、系统操作和风险管控等方面能力显著提升,一支懂政策、精业务、善协同的骨干力量正逐步成型。
更可喜的是,双方已建立起常态化协作机制,定期开展案例复盘与经验交流,目前已共享典型操作案例3个,协同优化经办流程2项,真正形成了“资源共享、难题共解、发展共促”的良性互动格局,为后续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医保,一生守护!维护医保基金安全,人人有责!打击欺诈骗保举报电话:010-89061396,010-89061397;邮箱:jubao@nhsa.gov.cn。